close
糖尿病,血糖,患者,低血糖,糖尿病患者
提問: 糖尿病的病因

●患者性別:女
●患者年齡:60
●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二級糖尿病
●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1年
●目前一般情況:正常
●病史:1997年發現患上糖尿病
●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服用藥品,基本被控制
●輔助檢查:堅持服藥
●其它:暫時無
医师解答: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它是由多種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種慢性高血糖狀態。   糖尿病主要有兩種類型,即1型和2型。 病因與發病機制   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至今還未完全闡明。不同類型糖尿病的病因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糖尿病其病因也各異。   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種族與遺傳因素   在不同國家與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如美國為6~8%,中國為3.21%,而太平洋島國瑙魯和美國土著Pima印地安人分別高達30%和50%。   2、生活方式改變   由于發展中國家(如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常有營養過剩,而體力活動則明顯減少,使原有潛在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負擔過重,從而誘發糖尿病。   3、肥胖因素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約有60%~80%成年糖尿病病人在發病前為肥胖者,糖尿病的患病與肥胖的程度和類型有關。中心型(或稱腹型)肥胖尤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有關。有資料表明,隨著年齡增加,體力活動逐漸減少,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在改變。自25歲~75歲,肌肉逐漸由占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至36%,這是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大量分泌。承受精神應激較多的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農村居民,腦力活動者患病率高于體力活動者。   5、環境因素   ⑴、病毒感染   1864年,挪威醫生報道1例在腮腺炎病毒感染后發生糖尿病,提示病毒感染與糖尿病存在某種聯系。 近100多年來,病毒感染后發生1型糖尿病的報道屢見不鮮,相關的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B病毒等。   ⑵、化學物質攝入   四氧嘧啶、鏈脲佐菌素及滅鼠劑Vac等對胰島B細胞有毒性作用,被人和動物攝人后,可引起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   6、自身免疫   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存在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及其他自身抗體。   1型糖尿病及其親屬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橋本甲狀腺炎、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惡性貧血、重癥肌無力、類風濕關節炎等。 在糖尿病胰組織病理切片中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胰島,這是1型糖尿病存在細胞免疫的直接證據。 糖尿病診斷新標準   1、有糖尿病癥狀,任何時間的血糖≥200mg/dl(11.1mmol/L)。   2、空腹血糖(FBG)≥126mg/dl(7.0mmol/L)。   3、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中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   以上3條均可作為診斷標準,但需復查一次,如結果符合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即可成立。雖然OGTT和FBG都可作力診斷糖尿病的試驗,但更推薦使用FBG,因其操作簡單、快速、方便,且價格低、重復性好。   OGTT方法:一般在AM7~9時進行,禁食10小時后,試驗前休息半小時,抽空腹血后,將溶于250~350毫升水中的75克葡萄糖液在5分鐘內飲完。然后在30、60、120、180分鐘分別測血糖。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1、1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1型糖尿病主要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起病較急,多數患者常因感染、情緒激惹或飲食不當而起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簡稱“三多一少”癥狀。   嬰兒多尿、多飲不易被發現,可很快發生脫水和酮癥酸中毒。   幼年期患兒因夜尿增多可發生遺尿。   部分兒童食欲正?蚪檔停逯丶跚嶧蠔蕓煜藎魷制7ξ蘗Γ裎搖H綣卸嗄頡⒍嘁⒂殖魷侄裥摹⑴煌隆⒀崾郴蚋雇礎⒏剮旱戎⒆叢蚩贍懿⒎⑻悄蠆⊥⑺嶂卸荊繆映僬鋃轄<吧? 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或皮膚感染、陰道瘙癢和結核病可與糖尿病并存?級壞┏魷至俅倉⒆詞保蛺峭糶裕敲饗隕擼話悴恍枳鎏悄土渴匝榫涂扇氛鎩?   經治療1~3個月后,往往有一臨床緩解期,此時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但在感染和環境因素影響下,緩解期立即消失,最終都需要常規劑量的胰島素治療。   病程較久,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可發生生長落后、身材矮小、智能發育遲緩、肝大,稱為糖尿病侏儒。晚期可出現白內障、視力障礙、視網膜病變甚至雙目失明?箍梢雜械鞍啄頡⒏哐溝忍悄蠆∩霾〉謀硐鄭院蟮賈律齬δ芩ソ摺?   2、2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病程漫長,很難估計其起病時日。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更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較多。早期輕癥患者無明顯癥狀,到癥狀出現時,往往發病已有較長時間(可達數年~10余年不等)。也有部為患者始終無癥狀,是在常規體格檢查或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就診時才發現。如果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顯升高,可有下列典型癥狀:   ⑴、口渴、多飲、多尿   癥狀都較輕,其中喝水增多較為常見,但增多程度不大,多尿在老年人常被誤認為是前列腺病、尿路感染、尿失禁或服利尿藥所引起而被忽視。   ⑵、食欲改變   進食明顯增加的患者,血糖較難控制,已控制者又會明顯升高。老年患者多食癥狀往往不明顯,甚至可出現食欲明顯下降,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   ⑶、體重改變和疲乏 雖然2型糖尿病以肥胖多見,但長期和重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大量尿糖排出,進食又無相應增加,可出現明顯消瘦?頰吒械狡7Γ槿蹺蘗Α5糠只頰呔瘟坪螅諮強刂啤⒛蛺竅А⒔吃黽擁那榭魷攏逯胤炊稍黽印?   ⑷、皮膚瘙癢   尤其外陰瘙癢,是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引起,常見于女陰部。脫水以后皮膚干燥,也可以出現皮膚瘙癢,但比較少見。   ⑸、反應性低血糖   2型糖尿病可在較長時間內,以反復的低血糖為主要表現,常導致誤診?頰嚦嶄購筒禿?小時血糖升高,但在餐后4~5小時,因為胰島素不適當地分泌過多而出現低血糖癥狀。此時患者有饑餓感、出冷汗、面色蒼白、全身無力、心跳加快,并可有行為改變,嚴重時出現昏迷。 糖尿病的治療   1、1型糖尿病的治療   1型糖尿病的治療是綜臺性的,包括合理應用胰島素、飲食管理、體育鍛煉、血糖監測和加強宣教。   ⑴、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治療仍是1型糖尿病治療的最主要的藥物,無論有無急性和慢性并發癥,均需終生胰島素替代治療,不可突然終止。近年來,隨著胰島素種類和應用方法的改進,對血糖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已有了很大提高。   胰島素按藥效時間長短分為:   ①、短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后吸收快,作用迅速、持續時間短、便于調整。   ②、中效胰島素:起作用時間較慢、維持時間較長,主要用于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可減少注射次數。   ③、長效胰島素:吸收速度更慢,作用時間更長,主要用于提供基礎胰島素的需要量,降低夜間和空腹血糖。   糖尿病初始患者先用短效胰島素治療。每天劑量分4次,分別于早、中、晚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睡前再注射一次,在病情控制后睡前一次可取消。也可以一開始就用中效加短效治療,分早晚兩次注射,早餐前用總量的2/3,晚餐前用1/3量。胰島素注射部位選上臂前外側、大腿前部、腰部、臀部,每針間隔至少1cm,有計劃輪換部位,避免多次注射同一部位。應根據血糖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胰島素注射筆和注射泵的應用:胰島素注射筆裝配了細針頭,注射時可減少疼痛,且攜帶方便。胰島素注射泵適合青春期及成人患者,可連續皮下輸入胰島素,并可隨時增加胰島素用量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⑵、飲食治療   1型糖尿病的飲食治療是為了使血糖控制達到要求的范圍,同時應考慮個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須與胰島素治療同步進行。   ①、熱量的需要:兒童患者每日總熱量的需要應滿足其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體重過重則應限制熱量的攝入。   ②、糖類(碳水化合物):每日糖類的攝入應個體化,應限制精制糖的攝入。   ③、纖維素:增加纖維素的攝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過多高纖維素飲食易致腹脹不適,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④、蛋日質:蛋白質可影響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攝入高蛋白可使腎功能降低,推薦兒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入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0%。   ⑤、脂肪:兒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入脂肪量可占總量的30%~35%。不推薦一定要吃魚油,但可每周吃1~2條魚。   ⑶、運動治療   體力活動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應每天運動l小時,如各種球類運動、游泳、跳舞等,但應避免爬高和潛水,因發生低血糖時有危險。   2、2型糖尿病的治療   2型糖尿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長期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并發癥更加突出,防治其并發癥顯得更為棘手。總的治療可分為兩個方面:基礎治療,藥物治療。   ⑴、基礎治療   包括飲食限制,生活方式的改變,從靜態的生活方式改變為動靜結合的生活方式,增加體力活動。 飲食攝入的總熱量既要充分考慮減輕胰島B細胞的負擔,又要保證機體正常的需要,使體重恢復到接近標準體重。肥胖者攝入總熱量要減少,消瘦者要增多。   飲食的結構為,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復合糖類),較低的脂肪,中等的蛋白質。所謂優質蛋白,指的是動物蛋白,如蛋類、乳制品、魚肉、牛豬羊肉、禽類等。我國采用植物蛋白較多,花費相對減少。糖尿病患者可伴有高血壓。宜低鹽飲食。應戒煙,避免酗酒。   進食方法:宜少食多餐,每天不少于3餐,可在上、下午安排點心,既保證吸收,又減輕胰島B細胞的負擔。   體力活動為增加運動配合飲食控制,可使2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體重較快下降,運動量要根據患者的生活方式、心肺功能狀態、腎臟病理情況及體力活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制定能接受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運動要適可而止,力所能及,不能勉強,也要持之以恒,要與醫生配合,以感覺微微出汗,全身輕松,食欲不減為合適。   2型糖尿病患者經基礎飲食治療和體力活動,改變生活方式后,血糖仍增高明顯者,應考慮藥物治療。   ⑵、藥物治療   包括口服降糖藥物和(或)胰島素治療。   適用于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3類:磺酰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這3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使用,從而加強降糖效果。   ①、磺酰脲類   磺酰脲類降糖藥物用于臨床已有半個世紀,服用時需注意:餐前15~30分鐘服藥。宜從小劑量開始。開始應使用作用時間較短的藥物。老年人需要減少劑量,避免發生低血糖。   ②、雙胍類   自50年代后期開始應用于臨床,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二甲雙胍(格華止),有增強胰島素的作用。使用二甲雙胍可降低體重,因此對于2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合適。若服用后有胃腸道不適,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單獨使用一般不會發生低血糖反應。   ③α-糖苷酶抑制劑   于90年代初投入市場使用,能延緩或抑制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從而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這類藥物主要有拜糖平、倍欣。服用時需與第一口飯同吃。腎功能不全者也可使用。不良反應主要是腸脹氣,一般能自行緩解。   ⑶、胰烏素治療   如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物的劑量已增到最大,但血糖控制仍不滿意時,可試用胰島素6~12周,觀察胰島素改善血糖的療效。經6~12周治療后,部分患者可停用胰島素,回頭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可有較好的療效。以后必要時可重新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急性或慢性并發癥時,也要根據血糖水平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治療時需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寧可血糖控制在中等水平,低血糖。因此,對剛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最好住院治療并學習注射胰島素。   總之,糖尿病不僅是常見病,而且是終生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患者要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堅持長期治療。生活要有規律,戒煙、不酗酒、講究個人衛生,預防各種感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